解码水稻基因 贡献“德阳芯片”
李赓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个人名片:
李赓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水稻分子遗传学研究。以项目主持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组部人才项目“西部之光”、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等项目10余个。“氮高效优质高配合力水稻不育系德香074A的创制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品质水稻新品种旌3优177的选育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主研人员身份选育水稻新品种25个,其中国审品种12个。以第一编辑身份在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2次获得“德阳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2019遴选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8年首批入选德阳市“科技英才”计划。
先进事迹:
他头戴草帽、穿着胶鞋,在基地试验田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头顶太阳晒、脚下水汽蒸、身边蚊虫绕……他全神贯注标记、分组、记录。晚上,回到实验室挑灯夜战。
他,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毕业后,立志回到家乡,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致力于水稻分子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将德阳水稻研究从传统育种带入分子育种领域,实现了阶梯式跨越。
为了挖掘最优异的水稻基因,他跟随水稻生长周期四处奔波,与团队成员一起快速建立了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极大的提升了传统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周期。
这位85后“农科人”,7年来,主持国家和省级项目10余个,选育水稻新品种25个,其中国审品种12个,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出优秀的“德阳芯片”。
他就是2022年德阳市“最美科技工编辑”——李赓觅。